演讲嘉宾-木士春

木士春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2001年1月,毕业于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1年2月进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2003年3月留校至今,主要从事石墨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核心器件及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究。2006年破格晋升教授,并被聘为博士导师。2007年9月赴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担任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项目评审专家、Nature出版集团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编委、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 (section Energy Storage)编辑、Journal of Nanoscience Letters资深编辑;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cience (IAOEES) )理事;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已在国内外发表同行评审论文12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4件,其中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74件(已授权52件)。

演讲题目:石墨烯的结构调控及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主题会场B10 石墨烯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内容摘要

迄今为止,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仍然是阻碍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石墨烯 (GNS)由于其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高的电导率及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等特性,被认为是燃料电池金属催化剂最为理想的担体材料之一[2]。然而,石墨烯表面的化学惰性及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二维石墨烯难以保持结构的平整,导致担载的金属催化剂纳米颗粒具有较低的氧还原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在本项研究工作中,为了解决石墨烯的表面化学惰性问题,我们设计和构筑了功能化的石墨烯及杂原子掺杂石墨烯,使金属纳米粒子更好地被沉积和分散于石墨烯表面,极大地提高了金属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及载体与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我们制备了磺酸基团接枝的石墨烯担载Pt催化剂。与纯石墨烯担载Pt催化剂及传统的Pt/C催化剂相比,该新型催化剂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及非常低的电化学活性面积衰减率。此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需要解决在电极中石墨烯因发生堆叠或褶皱而引起的传质问题。为此,我们设计并构筑了三维的石墨烯/纳米碳及石墨烯/纳米陶瓷三名治结构、楔形结构及核壳结构等新型复合纳米单元,并作为金属催化剂载体应用于燃料电池催化,均展示出了较好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极高的电化学稳定性。例如,制备的GNS@TiC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物担载Pt催化剂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及氧还原稳定性。经循环伏安加速15000圈后,线性扫描伏安曲线的半波电势几乎没有出现变化。不难看出,经结构调控的石墨烯将会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它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关于主办方

联系我们
400-110-3655   

E-mail: meeting@c-gia.cn   meeting01@c-gia.cn

参展电话:13646399362(苏老师)

主讲申请:19991951101(王老师)

官方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 版权所有     运营机构: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grapchina.org 京ICP备10026874号-12   grapchina.cn 京ICP备10026874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402号
分享到:
凯发_木士春

凯发

演讲嘉宾-木士春

木士春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2001年1月,毕业于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1年2月进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2003年3月留校至今,主要从事石墨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核心器件及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究。2006年破格晋升教授,并被聘为博士导师。2007年9月赴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担任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项目评审专家、Nature出版集团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编委、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 (section Energy Storage)编辑、Journal of Nanoscience Letters资深编辑;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cience (IAOEES) )理事;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已在国内外发表同行评审论文12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4件,其中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74件(已授权52件)。

演讲题目:石墨烯的结构调控及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主题会场B10 石墨烯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内容摘要

迄今为止,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仍然是阻碍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石墨烯 (GNS)由于其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高的电导率及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等特性,被认为是燃料电池金属催化剂最为理想的担体材料之一[2]。然而,石墨烯表面的化学惰性及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二维石墨烯难以保持结构的平整,导致担载的金属催化剂纳米颗粒具有较低的氧还原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在本项研究工作中,为了解决石墨烯的表面化学惰性问题,我们设计和构筑了功能化的石墨烯及杂原子掺杂石墨烯,使金属纳米粒子更好地被沉积和分散于石墨烯表面,极大地提高了金属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及载体与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我们制备了磺酸基团接枝的石墨烯担载Pt催化剂。与纯石墨烯担载Pt催化剂及传统的Pt/C催化剂相比,该新型催化剂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及非常低的电化学活性面积衰减率。此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需要解决在电极中石墨烯因发生堆叠或褶皱而引起的传质问题。为此,我们设计并构筑了三维的石墨烯/纳米碳及石墨烯/纳米陶瓷三名治结构、楔形结构及核壳结构等新型复合纳米单元,并作为金属催化剂载体应用于燃料电池催化,均展示出了较好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极高的电化学稳定性。例如,制备的GNS@TiC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物担载Pt催化剂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及氧还原稳定性。经循环伏安加速15000圈后,线性扫描伏安曲线的半波电势几乎没有出现变化。不难看出,经结构调控的石墨烯将会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它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关于主办方

联系我们
400-110-3655   

E-mail: meeting@c-gia.cn   meeting01@c-gia.cn

参展电话:13646399362(苏老师)

主讲申请:19991951101(王老师)

官方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 版权所有     运营机构: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grapchina.org 京ICP备10026874号-12   grapchina.cn 京ICP备10026874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402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