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在聚合物领域的应用

主题:石墨烯在聚合物领域的应用

开始时间:2014-09-02 08:30:00

结束时间:2014-09-02 12:15:00

地点:

论坛简介:

       该会场主要有华侨大学陈国华教授、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的Vincenzo Palermo、复旦大学的刘天西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Zheling Li、华南理工大学的张宝春、北京化工大学的刘力和张好斌等报告人。报告内容主要涉及石墨烯在聚合物领域应用的相关科学与技术问题,包括: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石墨烯的表面改性,石墨烯与聚合物的界面问题,聚合物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等。聚合物基体涉及:塑料、橡胶和纤维、涂料;性能方面涉及到了:导电性、导热、机械性能等;有一些报告提到了石墨烯的光学、电子传输等性能。

       主要讨论内容:

       1) 石墨烯在改性塑胶领域应用前景

       在塑料改性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和技术手段的改进,国内“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将成为一种趋势。改性塑料行业作为塑料加工行业类中发展最快而且发展很具潜力的一个子类行业。当前我国改性塑料年总需求约为500万吨左右,约占全部塑料总消费的10%左右,其比例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塑料消费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实现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的快稳发展,创新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点。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不是很高,行业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产品市场出的初级产品多,中级产品质量不够稳定,高级产品缺乏的特点,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化工新材料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性塑料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之一。自我国各项政策陆续推出将进一步推动改性塑料行业发展。

       在“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又日益突出。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为2.71亿吨,同比增长6.8%。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维持高速增长,原油进口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中国石化集团高级副总裁蔡希有坦言,目前公司外购原油量占比已经超过80%,资源瓶颈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预计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85亿吨左右,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可能突破60%。中国中化集团总裁助理钟韧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总量可能超过7亿吨,其中2/3都需要依靠进口。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下,中国的能源问题依然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严重影响。

       近年来,世界500强巴斯夫、拜耳、沙比克、韩华等石化巨头均在开展石墨烯改性塑料、复合材料的研发工作,实现通用塑料的“工程化”、“功能化”。但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的煤化工产品依然集中在普通的通用塑料,例如聚氯乙烯产品。石墨烯改性通用塑料后,实现通用塑料的“工程化”、“功能化”,将有望于替代部分石油化工产品的工程塑料,降低塑料产品对石油的依存度,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

       2)石墨烯在塑胶领域应用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石墨烯的导电性、机械性能等对塑胶有很好的改性应用前景,目前主要还存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如下:

       A.石墨烯的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一些塑胶品种用量大,改性所需要的石墨烯添加量高, 石墨烯的成本是重要因素之一。

       B.石墨烯与聚合物的界面作用、分散问题。石墨烯需要合理改性以适应与相应聚合物的复合;只有合理的复合才能得到相应的改性效果目标。

       C.石墨烯的厚度与尺寸与聚合物的匹配问题:

       特定的改性需要特定的石墨烯,不一定都需要单层的石墨烯,也不是厚度越薄越好;更不是越贵的石墨烯越好。改性研发应该为对应的聚合物找到最合适的石墨烯,并赋予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3)产学研合作模式问题

       简单地将石墨烯样品送给塑料企业试用,基本上难于得到预期的反馈效果。石墨烯的应用需要石墨烯的生产单位、应用单位的密切互动。石墨烯的结构、表面性质的不同对聚合物的改性效果差异大,需要配合的工艺也差异大,需要双方密切地、多次互动。这里需要很好的合作模式。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华侨大学、中泰化学之间建立了很密切的合作,互动良好,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合作模式。(中泰化学入股厦门凯纳,华侨大学与厦门凯纳有长期合作协议,三家良心互动,产权明晰、分工合理,优势互补)。

日程安排

关于主办方

联系我们
400-110-3655   

E-mail: meeting@c-gia.cn   meeting01@c-gia.cn

参展电话:13646399362(苏老师)

主讲申请:19991951101(王老师)

官方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 版权所有     运营机构: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grapchina.org 京ICP备10026874号-12   grapchina.cn 京ICP备10026874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402号
分享到:
凯发_石墨烯在聚合物领域的应用

凯发

石墨烯在聚合物领域的应用

主题:石墨烯在聚合物领域的应用

开始时间:2014-09-02 08:30:00

结束时间:2014-09-02 12:15:00

地点:

论坛简介:

       该会场主要有华侨大学陈国华教授、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的Vincenzo Palermo、复旦大学的刘天西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Zheling Li、华南理工大学的张宝春、北京化工大学的刘力和张好斌等报告人。报告内容主要涉及石墨烯在聚合物领域应用的相关科学与技术问题,包括: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石墨烯的表面改性,石墨烯与聚合物的界面问题,聚合物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等。聚合物基体涉及:塑料、橡胶和纤维、涂料;性能方面涉及到了:导电性、导热、机械性能等;有一些报告提到了石墨烯的光学、电子传输等性能。

       主要讨论内容:

       1) 石墨烯在改性塑胶领域应用前景

       在塑料改性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和技术手段的改进,国内“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将成为一种趋势。改性塑料行业作为塑料加工行业类中发展最快而且发展很具潜力的一个子类行业。当前我国改性塑料年总需求约为500万吨左右,约占全部塑料总消费的10%左右,其比例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塑料消费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实现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的快稳发展,创新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点。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不是很高,行业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产品市场出的初级产品多,中级产品质量不够稳定,高级产品缺乏的特点,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化工新材料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性塑料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之一。自我国各项政策陆续推出将进一步推动改性塑料行业发展。

       在“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又日益突出。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为2.71亿吨,同比增长6.8%。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维持高速增长,原油进口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中国石化集团高级副总裁蔡希有坦言,目前公司外购原油量占比已经超过80%,资源瓶颈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预计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85亿吨左右,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可能突破60%。中国中化集团总裁助理钟韧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总量可能超过7亿吨,其中2/3都需要依靠进口。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下,中国的能源问题依然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严重影响。

       近年来,世界500强巴斯夫、拜耳、沙比克、韩华等石化巨头均在开展石墨烯改性塑料、复合材料的研发工作,实现通用塑料的“工程化”、“功能化”。但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的煤化工产品依然集中在普通的通用塑料,例如聚氯乙烯产品。石墨烯改性通用塑料后,实现通用塑料的“工程化”、“功能化”,将有望于替代部分石油化工产品的工程塑料,降低塑料产品对石油的依存度,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

       2)石墨烯在塑胶领域应用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石墨烯的导电性、机械性能等对塑胶有很好的改性应用前景,目前主要还存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如下:

       A.石墨烯的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一些塑胶品种用量大,改性所需要的石墨烯添加量高, 石墨烯的成本是重要因素之一。

       B.石墨烯与聚合物的界面作用、分散问题。石墨烯需要合理改性以适应与相应聚合物的复合;只有合理的复合才能得到相应的改性效果目标。

       C.石墨烯的厚度与尺寸与聚合物的匹配问题:

       特定的改性需要特定的石墨烯,不一定都需要单层的石墨烯,也不是厚度越薄越好;更不是越贵的石墨烯越好。改性研发应该为对应的聚合物找到最合适的石墨烯,并赋予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3)产学研合作模式问题

       简单地将石墨烯样品送给塑料企业试用,基本上难于得到预期的反馈效果。石墨烯的应用需要石墨烯的生产单位、应用单位的密切互动。石墨烯的结构、表面性质的不同对聚合物的改性效果差异大,需要配合的工艺也差异大,需要双方密切地、多次互动。这里需要很好的合作模式。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华侨大学、中泰化学之间建立了很密切的合作,互动良好,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合作模式。(中泰化学入股厦门凯纳,华侨大学与厦门凯纳有长期合作协议,三家良心互动,产权明晰、分工合理,优势互补)。

日程安排

关于主办方

联系我们
400-110-3655   

E-mail: meeting@c-gia.cn   meeting01@c-gia.cn

参展电话:13646399362(苏老师)

主讲申请:19991951101(王老师)

官方微信订阅号
Copyright © 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 版权所有     运营机构: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grapchina.org 京ICP备10026874号-12   grapchina.cn 京ICP备10026874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402号
分享到: